短焦抗光幕之挑選重點-完美超短焦雷射投影機的關鍵

近幾年來,超短焦雷射投影機系統牵起熱潮,取代了長期以來獨佔市場的液晶電視。這迷人之處呢,就是家中可輕易的享受100吋以上的畫面,而價格卻相對親民,其中的奧妙呢,除了機器本身功不可沒外,當然離不開一張好的抗光幕——但抗光幕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呢?

為何我們需要抗光幕

抗光幕真的很重要!原因非常簡單,現大多數的客戶,都是規劃在客廳,一個大畫面的享受,當然不想拘束於只能在暗室使用,所以雷射投影在光照條件下使用的需求性大增。而光照環境下,會顯著影響畫面對比度的呈現。這時候一個好的抗光幕就相對來得重要了。

首先,投影機的挑選大家第一關注點是大多是亮度,因為投影機的亮度,事關投射出的效果外,也與價格成正比關係。而沐爾音響的推薦,建議居家使用規格最好在3000-4000流明上下的長焦家用投影和短焦雷射投影。

而除了流明外,更為重要的是,是色彩和對比度。

投影機不是電燈,他的任務並不是為了照明。

投影機之所以在乎亮度,主要是因為“亮度影響了對比度所需要的最核心能量”。

不過,對比度卻又不完全取決於亮度。

在黑暗環境中,這個“不亮”的水準由投影機決定。

在有照明的環境中,這個“不亮”的水準則主要受到環境光亮度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室內亮度,包括天然照明和人工照明的情況,不會低於100流明。更多時候可以達到200流明,乃至更高。

這就相當於,在投影布幕上,最少會有一個至少100流明的亮度(無論是大畫面投影,還是小畫面投影,這個亮度值不變)。

對於只有3000流明亮度的投影機,即便投射60英寸的“小螢幕”,這也意味著最終對比度難以達到30:1。

所以在光照環境中,如果使用的是一般白幕,時常會使畫面呈現整體“灰白”效果,沒有層次感,更沒有色彩豔麗感的原因。

但是,如果使用的投影布幕是“抗光幕”,那麼環境光中的亮度,就會大部分被吸收掉——100流明,可能只有30流明或者5流明被反射出來。再加上人眼自身的瞳孔調節作用和光強敏感度的變化,投影畫面就能顯示“純純”的黑色。

所以,簡單來說選擇抗光幕的原因就是:好的投影機看的就是對比度、好的對比度由”環境光”和”對環境光的處理”來決定。

而抗光幕的工作就是“處理環境光”。

抗光幕幾乎是雷射投影機實現電視化顯示效果的“關鍵”所在。

那麼抗光幕是如何工作的呢?

首先,

“吸收”是最基本的抗光手段。現在市場所有的抗光幕都是“深色系”的。更深的顏色意味著對光線更多的吸收能力。更強大的吸收,也意味著更少的反射,也就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度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深色幕都可以成為抗光幕。

但是吸收技術有一個矛盾:即100%吸收的技術,同時導致畫面亮度為零。

而投影幕是靠反射光線成像的。這決定了不是沒有更好的吸收材料和技術,而是抗光設計中的吸收效果不能“太高”。

不能為了黑色的美,而徹底犧牲白色的美。要給畫面留出足夠的亮度。

而單純靠吸收手段的布幕,抗光效果要大打折扣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所要的。

第二,

光學反射是重要的抗光手段。

在超短焦雷射投影中,投影機使用反射式短焦鏡頭。

投影機的投射光線與螢幕的夾角很小。

另一方面,環境光或者來自於燈光的照明、或者是窗戶外的光線,以及屋內的光線反射。這些光線,大部分與投影螢幕呈現很大的夾角,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能量與螢幕幾乎垂直。

利用投影的光線與環境光線對於投影螢幕的不同夾角,投影幕可以設計獨特的光學結構——這個結構主要將與投影光線方向相反的環境光完全反射到成像視角之外,同時把與螢幕角度接近垂直的大部分環境光也反射到成像視角之外。進而,為成像視角留下高對比的清晰畫面。

利用反射技術對抗環境光,有幾個先決條件:

  • 投影光線必須和環境光線的方向、角度差距大一些,這樣才能設計出高效率的反射鏡面。這一點決定了,反射式抗環境光在長焦投影工程中應用的意義不大。
  • 螢幕反射鏡的結構和投影機的投射角度擁有匹配性,即安裝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規範擺放螢幕和投影機相對位置。
  • 對於更大的投影畫面,短焦鏡頭很難保持“足夠小的投影光線與螢幕夾角”。即這種靠反射技術的光學抗光幕,在大尺寸投影方面有應用障礙——雖然這個障礙不是投影幕造成的,而是投影鏡頭的設計造成的。

一款抗光幕同時應用了吸收和光學反射之後,它對抗環境光的效果已經不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抗光幕不可以做的更為精細。

一般的反射式抗光技術,整個布幕採用單一形狀的反射結構。

而高檔的抗光幕結構,採用更多的、按照螢幕與投影機不同角度位置變化而重新設計的抗光結構。這種設計的螢幕,畫面效果會更好。

不過其也有缺點:一方面,這種幕布的製造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一旦投影機位置或者畫面尺寸變化,都意味著抗光幕可能要重新設計光學結構。

抗光幕如果採用了光學反射技術,那麼他就會有更為明確的“解析度”概念。尤其是對於4K畫面的顯示,要求抗光幕的每個反射結構更為小巧精緻,以保證每一個細節的顯示效果。

綜上所述,抗光幕的核心抗光技術無外乎吸收塗層和光學反射結構兩種。一般雷射電視用抗光幕要求同時採用這兩大技術。且最好光學結構的設計具有依據入射畫面光線角度的多種獨立設計。

抗光幕如此重要,市場中難免有亂象

對於一個雷射電視系統,抗光幕是重要的組成成份,隨著尺寸的增加,產品售價上漲明顯。

正因為,抗光幕售價不菲,市場常見的抗光幕消費後的糾紛問題主要有:

以單純深色幕布來哄騙是抗光幕;

或者以單純的只有吸收塗層的幕布抵充高品質抗光幕。

對此,消費者需要認准“光學抗光幕”的概念,在選購上,也不能單純貪圖便宜。

優質的抗光布幕,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黑色吸光層:有效吸收外來汙染光源,將環境光的光害降到最低
光柵式光學結構:將投影光源與汙染光源區隔,有效提升投影影像的效果。光柵角度適用於短焦投影機
增艷反射層:增加12倍對比度,讓色彩更飽和。解決一般投影影像對比度不足、黑度不夠的問題。

 

有助於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在安裝時悉心調教螢幕和投影機的位置與畫面。

總之,無論超短焦雷射投影和傳統長焦投影機的選擇除了機型本身規格外,一大關鍵的細節就在布幕的選擇上。

從這個角度講,雷射電視絕不是簡單的看看規格是否在2K或4K上,

它真的需要一張高水準的布幕,才能配得上”雷射投影電視”的稱號,才能在光照條件下依然畫面清晰、色彩美麗。

We will be happy to hear your thoughts

Leave a reply

香港投影
Logo
Compare items
  • Total (0)
Compare
0